教育部在贵阳市召开第二次全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

2006-07-07 16:01:46 【浏览字号:

    2006年6月23一一24日,第二次全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等教育部领导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陈部长在讲话中对贵阳市近年来开展勤工俭学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贵阳开展“三小工程(小基地建设、小伙房建设、小厕所改造)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切实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使他们在学校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贵阳市是一个西部欠发达内陆城市,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资金短缺,孩子上学存在很多困难。面对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贵阳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本,  以服务农村学校为本,  以服务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本的思想,开展实施“三小”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在两年时间里,建成656个惠及4万名中小学生的农村学校小伙房,677个遍及农村村级以上小学的种植、养殖生态创业实践基地,644个让20多万名农村孩子感受文明气息的干净厕所,成效显著,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和榜样作用,受到教育部、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现将贵阳市开展农村小学开展“三小工程”的经验登载,供各地学习借鉴。

 

贵阳市开展农村小学”三小工程”情况汇报

贵阳市人民政府

(2006624)

尊敬的陈小娅副部长、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第二次全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在贵阳召开,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我代表中共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贵阳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贵阳市实施勤工俭学”三小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代表作一个简单汇报。

一、贵阳市农村教育基本情况

     贵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尤其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统筹管理农村工程,不断促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办学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于2000年实现”两基”达标,2004年完成”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

到2005年底,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共有53.3万人,其中,初中学生15.8万人,小学生37.5万人。全市有普通小学957所,农村小学779所(另有253个教学点),乡镇中学149所。农村中小学学生达23.14万人,农村学生数占全市学生数的43.4%;农村小学数占全市小学数的81%,农村中学数占全市中学数的66%。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资金50 .29亿元,年均增长15.3%;投入9000万元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建成新校舍23万多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建成86个乡镇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站,814个村级小学远程教育地面接收站,完成贵阳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天网”、“地网”、“互联网”、“人网”四网合一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贵阳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并决定每年从市价格调节基金中拿出1000万元支持”两免一补”的实施,对云岩、南明、小河、白云、高新5个区和全市18个贫困乡镇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三小工程”的初衷

    贵阳市是一个西部欠发达内陆城市,虽然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发展二元结构依然明显,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尽管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抓紧抓实,但由于我市地处云贵高原,山高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短缺,全市还有18个贫困乡镇,年收入12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仍有21万人。加之贵阳地区农户居住

    较为分散,三户一村、五户一寨的农村自然村寨十分普遍,孩子上学存在很多困难,部分农村孩子每天要走五、六公里乃至七、八公里山路到校求学,往往是两头不见亮。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普遍离校较远,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许多学生中午不吃饭,有的学生虽然带了吃的,也往往是一碗冷饭加点咸菜,或是以一个红薯作为午餐。此外,我市农村学校厕所大多是旱厕,臭、脏、蚊蝇成群现象较为普遍,农村学校卫生环境的建设和文明意识亟待加强。2004年5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同志到我市修文县洒坪乡中心小学与师生座谈,在听完一位小学生描述他每天清晨6点半起床,走二个半小时山路到校上课,中午吃不上饭,下午再拖着饥饿疲乏的身躯返家的求学过程后,许嘉璐副委员长一行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面对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重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农村学校孩子的带饭、热饭问题,引发了为农村学校孩子解决一顿午餐和一碗热汤的思考,并发展为通过艰苦创业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学校孩子提供服务的决定。因地制宜,利用勤工俭学来解决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结合本市实际,采取农村村级以上小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员参与的农村学校小伙房建设、小基地创业、小厕所改造工程(以下简称“三小工程”)的方式来实施勤工俭学。从教育部到我市挂职市委副书记的高文兵同志是此项工作的积极倡导者,他专门为近千名农村中小学校校长举办讲座,宣讲建设“三小工程”的意义,要求他们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把“三小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

三、实施“三小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三小工程”全面开展

    为了实施好”三小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农村中小学调查研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有关问题。并在2005年初出台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农村学校“三小工程”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建设和改造农村中小学小伙房、小基地和小厕所,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环境。为使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贵阳市“三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区、市、县也相应建立了组织机构,全市形成了抓“三小工程”的二级组织网络体系。出台了《贵阳市农村学校开展“三小工程”的实施意见》,对“三小工程”建设进行了细化,层层签订“三小工程”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确保了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建立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三小工程”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以区、市、县为主,  区、市、县与相关部门及学校相互协调配合实施。“三小工程”建设所需的房屋、土地、圈舍、建材、投工投劳、管理人员等由区、市、县解决为主,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创业。明确教育部门牵头承担起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的责任,对农村学校一手抓教育教学管理,一手抓”三小工程”的建设协调。农业、水利、蔬菜等部门按照职责主动联系区、市、县和学校,送项目、作指导、通信息,形成了教育办事,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部门帮扶和社会募集为辅的方法,市政府主要利用教育费附加、市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业、水利部门的支农资金等专项资金来加大投入,区、市、县亦按比例进行相应配套。2004至2005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解决的补贴资金达913万元。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号召全社会都来支持“三小工程”建设,许多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向农村学校捐款捐物,有的还与农村学校结成对子、订立制度,予以长期扶持和帮助。目前,全市收到的社会捐助资金达80万元。为确保“三小工程”建设力度,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今后每年将投入500万元建设“三小工程”。

    三是加强督察,严格奖惩。建立了“三小工程”工作专项督察机制,制定了“三小工程”定期督察反馈制度,对工程进行全程跟踪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要求各区、市、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限时整改,对年末不能完成任务的区县和部门,依据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对任务完成好的进行表彰奖励。2005年底,市委、市政府拿出50万元作为“三小工程”奖励资金,对全市8个区、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和74所”三小工程”建设优秀学校进行了表彰。

()统筹规划,从点到面,确保”三小工程”稳步推进

     一是先行试点,稳步推进。2004年,我市以18所农村学校作为试点,开始实施以“小伙房建设,小基地创业,小厕所改造”为内容的”三小工程”。市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协调各职能部门,深入试点学校指导、协助“三小工程”的启动工作,及时给予启动资金和技术服务。通过一年的运行,参加试点的18所农村学校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农民群众满意。

    二是从点到面,全面实施。2005年,市委、市政府在“三小工程”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三小工程”建设,将建设630个农村中小学小伙房、卫生厕所纳入了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为总结经验,推广”三小工程”建设,我们在修文县大塘小学召开工作现场会,进一步强调”三小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三小工程”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形成抓好此项工作的活力。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全面超额完成了当年农村中小学小伙房、卫生厕所的建设任务。

    三是总结经验,规范提高。通过两年的有效探索和实践,我们在“三小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我市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贵阳市”三小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对”三小工程”建设进一步加以规范,使”三小工程”建设更加符合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农村学校师生的需求,更加富有成效。今年,市教育局又将农村学校”三小工程”建设纳入农村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评估、检查内容,保证了”三小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确保”三小工程”持续发展

    由于各区(市、县)、乡(镇)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相差较大,加之农村学校经费紧缺,人员编制少,劳动技术相对落后,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了将创业实践基地(小基地)搞好,选准项目是关键。我们因地制宜,将基地建设的项目选择置于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状况来进行,紧紧依托当地产业特点,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原则,以发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业的校园和基地经济为主,积极发展投入小、风险小、周期短的项目。如高云、锦红、石竹、摆早等村小的养猪、养鱼、养鸡、养兔、种花及果树等。同时,我们在”三小工程”建设中充分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三小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利用养殖牲畜、小厕所发展沼气,以沼气作为小伙房的燃料,用沼气池产生的废渣作为高效农家肥,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圃服务,形   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我市的”三小工程”建设正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发展、完善。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建成了656个农村学校小伙房,使4万余名农村小学学生中午吃上了热饭、热莱,喝上了热汤;建成了677个遍及农村村级小学,拥有种植、养殖等多种类生态型创业实践基地;建成了664个卫生厕所,为20余万名农村学生创造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条件。通过在农村村级小学实施“三小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村小学师生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平台,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勤工俭学之路。

四、实施“三小工程”的工作体会

 ()领导重视是搞好”三小工程”的前提

     我市实施”三小工程”以来的实践证明,领导重视、党委政府支持、各职能部门统一认识是搞好”三小工程”的前提。各级“三小工程”领导机构的组建和“三小工程”的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市实施‘三小工程”取得的成绩,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

()健全制度是搞好“三小工程”的根本

     我市“三小工程”管理机制建立在较为完备的配套制度基础上。市政府通过建立”三小工程”领导小组,将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认识统一起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了“三小工程”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并强化制度的执行,严格用制度约束。这样,有利于落实”三小工程”建设的责任,有利于调度和协调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有利于“三小工程”的深入推进。

()加大投入是搞好“三小工程”的保障

    “三小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市政府在财政状况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尽可能增加财政投入。将各区、市、县政府对“三小工程”财政配套经费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确保了“三小工程”的有效实施。

()协调配合是搞好“三小工程”的关键

    “三小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面广、链长,既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需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三小工程”建设中,贵阳市“三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统一认识,取得理解,相互沟通,争取支持,共同抓好“三小工程”建设,形成了合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探索创新是搞好”三小工程”的动力

    “三小工程”建设要想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存下来,必须不拘俗套,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根据本地条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学校经济的特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绿色环保的小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三小工程”自身具有造血功能,不断发展下去。实施”三小工程”建设两年来,我市小基地通过创新发展,已累计创收90余万元。

    我市”三小工程”建设经过两年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有的学生在经过学校小基地的学习锻炼后,运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家里发展种养业,推动了家庭经济的发展,为贫困山村走出了一条致富的路子,这是我们在实施”三小工程”建设之初所没有想到的,这意外的成效,更激发了我们搞好“三小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三小工程”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小基地的实践平台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增强“三小工程”自身的生存活力,促进“三小工程”建设更快更好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市实施“三小工程”建设的情况汇报,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上一篇:全国学生装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纪要
下一篇: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关于筹备召开全省中招实验操作考试工作总结交流会议的通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