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2006-08-24 00:00:00 【浏览字号:
教技装[2006]527号   各省辖市、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为促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现将《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十一五”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发展步伐,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三日           主题词:基础教育  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  规划  通知 抄送:各省辖市、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6年8月17日印发         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 “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我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验室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为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条件保障。到2005年底,全省中小学实验及功能教室仪器器材设备总值达到 32.37亿元,其中,实验仪器额10.67亿元,实验室设备额7.33亿元,功能室器材设备额14.37亿元。全省中小学实验及功能教室总数达到76203个,从事实验教学的人员达到75749人。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以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规划》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校园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增长较快,信息技术教育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到2005年底,全省中小学计算机总数量达到35.62万台,生机比为46:1(其中,中学生机比为28:1,小学生机比为90:1),总金额达到16.3亿元,网络及外部设备金额达到3.59亿元。拥有计算机室的学校有10250所,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有1986所,拥有卫星接收设备的学校有15411所。     (三)图书馆建设取得新进展。到2005年底,全省中小学馆藏图书达到4.72亿册,总金额13.9亿元。其中,学生图书1.81亿册,全省中小学生均11.04册(其中,中学生均13.66册,小学生均9.11册),教师图书3960.7万册,电子图书2.52亿册。全省有23589所中小学校建有图书馆(室),占全省中小学总数的60.7%,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达到35842人。     (四)省普通中学实验室建设示范校成效显著。2002年以来,省市总计投入1080万元,购置仪器351万元,装备实验室成套设备179套,建成省级示范校89所,有力地带动了全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     (五)实施并完成了我省“国家第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建设任务。2001-2005年,我省“义教工程”总计投入2839万元,为兰考、杞县、平舆、鲁山四个项目县中小学装备现代远程教育设备676套,计算机教室21个,配备课桌凳5.37万套,教学仪器总价值461.78万元,图书377.4万元,四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六)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启动,并取得显著成效。2004-2005年,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试点进入全面实施,中央给我省共投入1.8亿元,我省配套3.7亿元,累计为全省73%的农村教学点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50%的农村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接收点、58%的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并投入教学应用。该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条件,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      (七)中招实验操作考试稳步推进,实验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先后举办了两届全省自制教具和两届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引导中小学教师结合教学自制教具,争创实验教学优质课,促进学校深入开展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中招实验操作考试从2000年的11个省辖市扩展到16个省辖市,各地考试制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逐步纳入全省中招考试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     (八)全省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取得新的成效。“十五”期间,共完成销售收入及营业额153.64亿元,平均年增长6.18%。总收益25.36亿元,总收益中共用于补助教育经费16.39亿元,其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11.56 亿元,用于教职工集体和个人福利3.72亿元。勤工俭学用地达到17.68万亩,第三产业网点发展到14601个,农、林、牧、副、渔基地23788个,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6226个,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数达到37293所,占全省中初等学校总数的 92%,勤工俭学从业人员发展到41400人,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     在肯定“十五”期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对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的地位和任务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把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放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还很不够。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问题。各有关单位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三是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一些地方存在着队伍老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人员待遇得不到很好落实。四是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还不高,设备陈旧,使用效益不高,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装备条件还比较差,投入不足,经费短缺。五是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的层次相对较低,发展还不平衡,服务素质教育的功能没有很好体现。六是校办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经济效益差,管理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规模逐渐萎缩。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十一五”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用发展的办法,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要全面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型河南战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发展面临着三大任务: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增强教育服务与贡献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能力。新时期,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将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发展和需求空间将进一步拓宽,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在已有的基础上,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全省教育发展的大局,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发展措施,努力开拓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为教育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全局,坚持“育人为本”,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普及实验教学为目的,以装备现代化、管理规范化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巩固成果,提高质量,持续发展。要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努力实现城乡和区域间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的协调发展;学科功能教室“建、管、配、用”的协调发展;管理、指导、服务的协调发展。要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努力构建全省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服务体系,拓宽勤工俭学发展路子、创新发展模式,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目标任务     (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以贯彻部颁新配备标准和规范为契机,强力推进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科学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发挥更加有力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建设一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示范县。着力解决好农村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资金短缺、实验教学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争取到2010年,80%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教育部《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的基本要求,实验室建设达到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基本要求;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学仪器配备达到部颁《标准》较高要求的配备水平,实验室建设达到部颁《规范》“规划建议”的装备要求。     (二)加快中小学学科功能教室的建设。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加快功能教室建设。新建功能教室要扩大生均使用面积,改善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的保障条件,为发挥专业教室功能和保障师生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环境。到2010年,音体美器材配备学校达标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机配备达到新的水平,每百名普通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拥有计算机分别达到12台、6台、4台,普通高中、初中、小学计算机总量每年分别以7.2%、9.8%、15.7%的速度增长。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步伐,到2010年,各省辖市要建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教育城域网,普通高中、初中校园网覆盖率分别达到90%、65%,并与互联网联通。全部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教学应用,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三)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全省建设100个左右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合格县市区和300所示范性中小学图书馆,把中小学图书馆从静态的藏书场所,建设成为动态的读书乐园。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实现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大力发展电子阅览室,提高阅读指导课开出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大力普及实验教学。组织开展好各类实验教学活动,完善考评体系,加大对实验教学评估力度,加强和规范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建立实验教学教研机构,指导和监督学校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推行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将实验教师(实验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整体框架之中,实现业务培训的正常化、系统化,解决好中小学实验教师不足,业务素质不高,实验教学普及率低等问题,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化队伍。     (五)适应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部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制订《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机制,以服务学校为宗旨,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构建全省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服务体系。     (六)抓好重点装备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工程、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等,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装备使用效益。     (七)加强对中小学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教学仪器设备产品的装备质量。进一步扩大教学仪器设备检测的覆盖面,严把质量关,切实保证进入学校教学仪器设备产品质量。防止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尤其是存在环保、安全方面缺陷的产品进入学校。     (八)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促进我省教学仪器设备工业的健康发展。推行名牌战略,开展教学仪器设备企业创名牌活动,通过教学仪器设备行业推荐产品活动,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力争使30%的企业获得认证证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展教学仪器高新技术新产品的评选活动。激励教学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及从事教学研究的一线教师积极配合新课程标准,大力开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与探究性学习相关的新产品;发展和完善企业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重质量、守信誉、机制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推动我省教学仪器设备工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九)勤工俭学销售收入及营业额、总收益力争每年增长3~5%,到2010年,销售收入及营业额达到29亿元,总收益达到6亿元,总收益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达到4亿元。     (十)以发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业的校园和基地经济为主,大力开展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色。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普及率争取达到95%。                              (十一)积极推进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建设,强化勤工俭学的素质教育功能。认真解决好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用地问题,并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场所,对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城区中小学要结合教学大纲和劳动技术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十一五”期间,争取每个省辖市建成1—2个市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十二)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大力发展校办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培育和发展教育市场服务体系;校办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十三)依法建立教育行业风险防范服务体系,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正当权益,积极防范和化解教育风险。   五、政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找准定位,加快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是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各级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围绕教育发展大局,找准定位,加强协调,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切实发挥好 “规划、协调、指导、供配、服务、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快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发展步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加强协调,争取支持,加大装备资金投入。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机制,不断拓宽教育技术装备资金  的来源渠道,教育的财政性拨款每年要有一定额度用于技术装备建设。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教育装备购置费一般不低于各级教育事业费的2%,省、市、县都要加强协调,争取政策支持,设立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经费一般不低于公用经费的8%,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同步增长。在学校的杂费中也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教学仪器的更新和易损易耗品的补充。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装备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农村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在机构改革中,以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强化管理职能,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体系。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重视专业人才的吸收、引进、培养工作,加强岗位业务素质培训,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对从事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人员职称评聘、工资晋级、表彰奖励等要和教师同等对待,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和专家队伍。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切实加强县级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得力人员,强化管理职能,并面向基层学校着手建立一支技术服务队伍,为学校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等服务。积极探索全省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机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全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的理论研究。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理论研究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抓。各级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引导管理人员、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专业理论,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研讨交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工作的发展规律,突出理论研究的应用性、指导性、前瞻性,使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要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发展战略的研究,加强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加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机制、教学应用的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出台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和勤工俭学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五)贯彻《政府采购法》,规范教育招标采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充分认识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并熟悉政府采购有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流程和规范,做好专家库建设、采购方案的制订、论证和招投标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努力构建廉洁高效、程序合法的教育装备供配新模式,认真做好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把中小学图书馆用书、高校实验室建设逐步纳入全省集中招标采购。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不断完善招标采购工作的运营机制和监督制约体制,使有限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确保学校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仪器设备,切实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利益。


上一篇: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
下一篇: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

相关文章